罕見病|預設醫療指示簽署過程波折重重 小腦萎縮症患者盼自決晚期急救安排

醫健人物

撰文: 吳霆俊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0 17:00

分享:

分享:

現時僅得4位小腦萎縮症患者已簽署「預設醫療指示」。(iStock圖片)

現年51歲的嘉儀患小腦萎縮症9年,父親亦同患此症離世。她憶述爸爸當年入院後一日內病情急轉直下,喪失表達能力也難以進食,但身為照顧者的嘉儀卻對其治療及照顧意願一無所知——應否用呼吸機?應否急救?父女也未曾談論過。

半隻腳踏入鬼門關

4年前一次在廚房跌倒後腦著地,嘉儀一度陷入昏迷送院,她更覺制定「預設醫療指示」的重要性。她坦言患病生死無法自選,但對晚期醫療安排,期望仍可手握選擇權。

父親的經歷,令嘉儀意識到預設醫療指示不但為了自己,更可令家人安心:「對我來說,生死並不重要,反而我如何安撫家人,將我的意願告訴他們?如果當日我就咁走咗,其實他們並不知我有何意願。(制定預設醫療指示)他們便可放心,諗少一樣嘢。」

小腦萎縮症患者嘉儀坦言身患不治之症,正值壯年面對身體不斷退化並不容易,生死無法自選,只期望病人可自決「預設醫療指示」,為自己做選擇。(王韻青攝)

罕病期數難界定 不應一刀切遏簽署需求

縱使有籌劃預設醫療指示的想法,但與醫生商討時卻發現通常只有「病情已急速走下坡」或「出現顯著惡化」的病人,醫方會建議制定。但小腦萎縮症患者退化速度各異,初、中、晚期的界綫相當模糊:「病發9年,有誰可告訴我屬初或中期?罕見病不像癌症般可有指數分析,更難界定。如我今日溝通仍好哋哋,但因為站不穩,比別人跌倒的機會大,一跌就昏迷腦出血,但(未制定的話)家人完全不會知道我的意願啊!」

嘉儀言語、行動能力仍良好,看起來精神亦不俗,惟平衡力較差。她稱向醫護提出想制定預設醫療指示時,醫方均抱懷疑態度,不解她為何有此想法。但她反指:「醫護覺得情況好差,只剩幾個月命的人才應該做。但我覺得趁有認知和表達能力、精神狀態好,18歲以上覺得有需要就應該可以做,是一個屬於自己的選擇。」

只想擁有選擇權

其後被轉介至紓緩治療科,經醫生、社工諮詢、跟進及評估後,花半年時間,於去年4月終能簽妥屬於自己的預設醫療指示。她坦言鬆一口氣,也更加開心:「我不能選擇患病與否,也不能決定死亡日期,但我可以做預設醫療指示。」

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於今年2月進行「香港小腦萎縮症患者需要調查」,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47位病友。(王韻青攝)

大眾或仍忌諱談論生死,她認為制定預設醫療指示好比立遺囑,病人宜未雨籌謀、思考自己的意願,是個「為自己而做的決定」。當然絕非每個人也必須制定,而是當思慮過後自覺有需要,病人也應該有選擇權,不應被病情、期數規限。

僅4名病友簽妥預設醫療指示

為進一步了解小腦萎縮症患者的照顧和復康需求,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於今年2月進行「香港小腦萎縮症患者需要調查」,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47位病友,當中逾7成自評病情屬中期(疾病變化平穩,身體機能漸漸衰退)。調查發現,約3成患者不知道何謂「預設醫療指示」,另近6成人不知道甚麼是「預設照顧計劃」。

協會指現時已簽署預設醫療指示的病友只得4位,4人均為主動向醫護提出要求簽署,過程中亦曾被勸阻或拒絕,如轉介至其他專科,或建議病人待晚期才設立,他們均認為醫護對預設醫療指示的認知不足。

另外43名沒有簽署預設醫療指示的病友之中,有28人表示知悉預設醫療指示。其中近4成表示不知道如何設立,另有約1成及1成半人指擔心家人反對,及沒有家屬或見證人協助簽署。

逾半小腦萎縮症患者期望可獲「紓緩治療」及「安寧照顧」服務,如復康支援、情緒輔導、社區資源轉介等。(iStock圖片)

盡早談論晚期照顧 保生活質素

「預設醫療指示」需在病人清醒時須家人及醫護人員商討,並由病人、醫生和另一位見證人以書面形式簽署。指示列出一旦病人失去自主決定的能力時,除基本護理及紓緩治療外,拒絕哪些維生治療方式(如心肺復甦、呼吸機、插胃喉等)。

預設照顧計劃則為當病情轉差後,病人期望的照顧方式、環境、需求等。現時按照醫管局的預設照顧計劃指引,相關討論將於醫生判斷病人「病情已急速走下坡」或「出現顯著惡化」才開展。

香港小腦萎縮症協會外務副主席曾錦源現年30歲,他坦言過去從無醫生向他提及預設醫療指示及照顧計劃,全由自行於網上了解相關資訊。病發12年,他現時需以輪椅代步,咬字發音也變得不太清晰,亦偶有手震、抽搐的情況。而隨病情惡化,部分病徵也不能再靠藥物紓緩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他坦言現時大部分病人未被劃分為晚期患者,但縱使現時病情未惡化,難保他日迅速如「隔幾個鐘就失去表達和自理能力」,更難保持清醒地與家人溝通。

他期望政府可普及預設醫療指示和照顧計劃,擴展至不同病情階段的患者,避免他們失去自主決定的權利。而制定醫療指示和照顧計劃的專科亦不應局限於紓緩科、老人科或安寧服務,各科醫護和社康專業人員均可主動與病人商討,保障病人的晚期照顧質素:「確診初期也可討論照顧計劃,愈早打開此話題,愈容易想清楚之後的計劃。若遲傾,麻煩反而愈來愈大。」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